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破产”。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派要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它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陈旭麓指出:洋务派所处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除封闭,引入部分资本主义文化,洋务派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15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不得摘抄原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 …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 … …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 …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梁二人办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何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