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
C.6部分来自叶绿体 |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致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分析其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双亲遗传物质融合 |
B.染色体数目变化 |
C.同源的父方/母方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A.染色体复制 | B.细胞质的分裂 |
C.纺锤丝的形成 | D.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的如右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l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