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完成小题。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 |
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变化 |
B.冬季风势力强弱 |
C.城市化的发展 |
D.降水的变化 |
下图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3―5题: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压带 | B.副极地低带 |
C.副热带高压带 | D.极地高压带 |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11时 | B.17时 | C.次日2时 | D.次日5时 |
如图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 B.泰晤示河的水位明显降低 |
C.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淋盐状态 | D.亚欧大陆等温线凸向高纬 |
下图中的弧线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吻合的是
A.从135°E向东至180° |
B.从180°向东至135°E |
C.从180°向西至45°W |
D.从45°W向西至180° |
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便会形成种族聚居
区,这种因素属于
A.历史因素 | B.经济因素 | C.社会因素 | D.行政因素 |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 |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稠密、劳动力充沛 | 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
C.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 | D.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