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相同 |
对下列曲线图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 |
B.乙图所示n点后影响矿质元素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溶液离子浓度 |
C.图丙中m点所对应浓度对芽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
D.图丁k点对应的温度表示酶的最适宜温度,动物体内的酶最适宜温度差别最大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方法的选择及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
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
B.调查某陆地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完成 |
C.利用小麦幼叶作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若所得色素带只有两条,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 |
D.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