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国家注重国学了,我支持”;有人说:“语文没必要那么重视,我反对”;有人说:“数学分值更应下调”。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都是客观的 |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
C.价值观是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
D.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 |
“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一个绝对自由的人是疯狂,一个绝对自由的国家是混乱”。以上说法的共同观点是( )
A.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的 |
B.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否则会导致无政府主义 |
C.民主和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集中的法律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D.如果把民主和集中、自由和法律、民主与法制分离开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一片混乱 |
我国公民具有言论、出版自由,但是公民不能利用言论、出版自由进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侮辱、谩骂他人,泄露国家机密及商业、科技等秘密。这体现了
A.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权利不是真正的政治自由权利 |
B.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主要政治自由权利 |
C.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权利 |
D.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
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劳动权 |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是指
A.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
B.选举一切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
C.依法投票的权利 |
D.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指
A.政治自由 |
B.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C.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