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下列工业部门中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
A.时装设计 | B.炼铝厂 |
C.电视机装配厂 | D.水果罐头厂 |
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
C.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
该表是我国某地我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12-14题。
月份 项 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 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 |
166 |
48.9 |
26.2 |
26.0 |
3.5 |
该地可能是
A.武汉 | B.西昌 | C.济南 | D.兰州 |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 | B.4~6月 | C.7~9月 | D.10~12月 |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白昼时间长 |
C.大气中云量较少 | D.地面温度较高 |
图6是“我国郑渝(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①、②线两种方案)”,读图回答下题。
夏秋季节,①线经过的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
B.谷底暖湿空气下沉,易形成降雨 |
C.处于河谷,水汽含量丰富 |
D.河谷地形,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 |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荐子留在田地过冬。表1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回答9-10题。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
实验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当地农民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给出灌溉、施肥、杀虫、除草配方,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GIS | B.RS | C.RS 、GIS | D.RS、GIS、GPS |
图2和图3分别是“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和“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3,当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与C图相符时,下列关于图2中各地的说法,真实可信的是
A.A地与B地此时均受⑦影响 |
B.B地此时受②影响 |
C.此时船舶向东航行并经过C海峡处,顺风逆流 |
D.C海峡处底层洋流的流向向东流 |
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4-5题。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
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