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市198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 60.∷ 18.5,2000年 分别为 13.8∶ 38.9∶ 47.3,2013年分别为 22.4∶45.7∶ 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最可能是
A.克拉玛依 | B.阜新 | C.重庆 | D.无锡 |
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 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 | B.产业转移 | C.减轻污染 | D.国家政策 |
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旅游业 |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 ,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
D.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题。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
B.降雨补给 |
C.冰雪融水补给 |
D.湖水补给 |
导致②补给类型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
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题。若此图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a洋流的名称为:
A.墨西哥湾暖流 | B.千岛寒流 |
C.日本暖流 | D.东澳大利亚暖流 |
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回答题。甲、乙、丙、丁四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丁、丙 |
C.甲、乙、丁、丙 | D.甲、丙、乙、丁 |
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 | B.位于乙地南侧 |
C.纬度高于乙地 | D.纬度低于乙地 |
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
A.位于海洋 | B.位于陆地 |
C.气压高于乙地 | D.气压低于乙地 |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 B.含沙量 | C.汛期 | D.流量 |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 B.河水流速减慢 |
C.淤积速度加快 | D.出现侵蚀后退 |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题。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
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上图中四种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