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 三个实验都给予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
B.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C.美国的萨姆纳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德国的萨克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并证明了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②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③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④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地球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一般成为“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新个体 |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
下列关于基因结构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错误叙述是:
A.是起始密码 |
B.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点 |
C.调控mRNA的转录 |
D.准确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点并开始转录 |
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 |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