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
实验设置 |
结 果 |
干旱 |
A组:不做处理 |
|
B组:将大鬣蜥移走 |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
|
C组:将小鬣蜥移走 |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
|
湿润 |
D组:不做处理 |
|
E组:将大鬣蜥移走 |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 |
|
F组:将小鬣蜥移走 |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D组差别不大 |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 ;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 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 。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 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 组,原因是 。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 (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 。
中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高品质的奶牛,其牛奶中含有某种有利于人体心脏健康的脂肪酸。请回答与此转基因奶牛培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位于基因的首端,是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
(2)通常用激素处理代孕母奶牛和供体母奶牛,使其生理条件达到同步,称为__________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后,用特殊的装置把供体母奶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称为__________。
(3)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除了各种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需要添加激素和________。胚胎发育到_________或囊胚阶段即可移植。
根椐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增加,其相对表面积就越__________,物质运输的效率就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2)甲图是一个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不同时期;乙图中A、B、C代表某些时期细胞内的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的相关变化。那么e期加倍的物质是________,b期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c期的染色体数目可用乙图中的________表示。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变化过程图象是________
(4)细胞中的10条染色体DNA用15N标记,放在14N培养基中连续2个细胞周期,在第一个周期的中期含15N的染色体________条,含15N的染色单体________条,在第二个周期的后期含15N的染色体_________条。
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_________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
将20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_________(填“6h前”、“6h时”或“6h后”)。
(3)8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_____倍。
(5)酵母菌的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h时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h时。
(6)假设0~2h消耗0.1mol葡萄糖,能产生______mol ATP,产生的水中的氧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CO2。
植酸酶,是酶的品种之一,在动物饲料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植酸酶能分离出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最终通过改变植酸酶的 ,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方法转入猪的 中。将早期胚胎培养至一定时期通过 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植物被推广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