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内容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常回家看看”。这一原本属于道德层面的要求正式成为了法律条款。
材料二:2013年7月1日,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赡养案件,并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出判决,这也被媒体称为“国内精神赡养第一案”。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什么意义?
(2)结合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古话说,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中国人。如今,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出炉了。新版"二十四孝"标准在古老"二十四孝"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语言平易,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比如说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支持单身父母再婚、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内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材料一的漫画中为什么要“为妈妈洗脚”,“常回家看看”?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新“24孝”行动标准》?
(3)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日夜操劳,此时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
【正视自我,艺术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莫言讲了关于他母亲的故事。某校七(4)班的学生从莫言讲述的故事中摘录了以下几个片段,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参与解读。
片段一:小时侯,觉得自己丑,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
片段二:见到多年前欺负过母亲的人,我心里十分痛恨,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1)莫言母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莫言母亲身上的哪种品德深深打动了我们?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这种品德?
【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向往青春、经历青春、缅怀青春。《青春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视剧的热播,引发了同学们关于青春的热议。
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把握青春时光,学校开展“把握青春节拍”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不烦恼】随着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矛盾的产生,同学们时常感到苦闷。请你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认识、摆脱这些成长中烦恼的看法和经验。
(2)【青春与理想】青春与理想密不可分,请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怎样确立这个理想的。
(3)【青春在行动】请说说你将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4)【青春的寄语】我的青春寄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学习,我能行】
为了帮助同学们挖掘学习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以“把握学习新节奏”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
(1)【快乐学习】请你简要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2)【把握学习的方法】请你为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中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3)【养成学习习惯】假如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建设优秀班集体,适应初中新生活】
2014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3—2014学年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述评交流会在公共教学一楼1102教室举行。学生处副处长李鹏指出,各个参评班级的风采展示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是“满满正能量,心里暖暖的”,并阐述了他对好班级的认识:一是不掉队、齐奋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是班级工作的立足点;二是有想法、有办法,班级建设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情投入、规范约束、组织有力;三是一生情、一个家,班级是大学校园里的温馨之家,是毕业离校后的情感所系,爱自己的同学、老师、班级就是爱自己的学校,他鼓励在座师生一起共同做好班级建设。
(1)“一生情、一个家,班级是大学校园里的温馨之家”,我们应该怎样把我们班集体这个“家”建设得更加温馨、更富有“正能量”?
(2)总结进入新校园一学期来的初中生活,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新的初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