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构建知识框架,寻找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十九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小华把近代英国崛起的线索整理如下:
15世纪后半期始,通过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17世纪40年代,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进行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根据上述线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促使英国对外殖民掠夺在15世纪后半期开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何时通过什么法律文件来巩固自身的地位?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2分)
(3)英国在印度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开展殖民掠夺?血腥的殖民掠夺对英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1分)这一发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经过哪条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2)中国的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 “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它们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从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分)
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秦皇汉武,恨不同时”之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下面是某同学对他们的比较分析。
![]() |
秦始皇 |
汉武帝 |
政治 |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 |
经济 |
A |
治理黄河;铸币权和盐铁权收归中央 |
思想 |
B |
D |
教育文化 |
统一文字 |
创办太学 |
军事 |
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1)把A、B、C、D处应填写的内容写到下面空白处。
A:
B:
C:
D: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共同目的是什么?
(3)从他们两人的统治措施中,你认为有哪些好的经验教训,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从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言行中锤炼而来的成语,它们世代相传、经历千年不衰。
学习探究一寻找历史
(1)请结合课本内容,找出以下两个时期的成语典故(每个时期找出两个即可)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学习探究二走进历史
(2)请在你所找出的成语典故中,选择一位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主要事迹。
材料分析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材料中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他代表着哪个阶级利益?
(3)“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