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例外的惭愧(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⑪“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
⑫“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⑬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⑭“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⑮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⑯“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⑰“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⑱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⑲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⑳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文章①~⑤段写了四个“惭愧”的例子,请找出让作者“惭愧”的原因,依次填补下列空白(每空不超过9个字)。
(1)人家         (2)人家             (3)人家               (4)人家            
文章第⑦段有“心存侥幸”一词,请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并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惭愧”的理解和认识。(不超过60个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动又向大人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了起来,跳出门去……
上文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文中两处方框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A. B.“    C.:   D.;

答( )( )
①只能听见小孩哭。②我的眼也睁不开。③满屋子灰洞洞的烟。④看不见人。⑤脸烫得像刀割一般。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上文采用了顺叙的写法,属于下列哪种顺叙( )
A.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B.按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顺序
C.按时间推移的顺序
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字母。
A.比喻       B.设问       C.反问
①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 )
②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一样的吗?( )
③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 )
比较下面两段话的句式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效果。
①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②我想,我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也可以进去。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
哪种句式更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永远的座票
①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
②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qì________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zhì________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④朋友作为生意人,经常被同行羡慕“运气好”。因为一些看来希望____的机会,一旦被他撞上,总能达成最后的合同。当我听过他“找座位”的故事后,我开始悟出,他的运气其实是他不懈追求的回报。他的自信、执著,他的富有远见、勤于实践,让他握有了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座票。
根据第②③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qì)____________而不舍     (zhì)____________留
为第②④段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A.人山人海  渺茫 B.人满为患  渺茫
C.摩肩接踵  较大 D.人声鼎沸  渺小

朋友为什么“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请简要概括)。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简要概述第③小节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本文把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比作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朋友作为生意人,“运气好”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人生之旅永远的座票”的含义是什么?
人生之旅中,你握有“座票”吗?是什么?

在祖国“北极”看日全食
[本报哈尔滨8月1日专电]7月31日,从十时八分十五妙开始,按紫金山天文台预测的时间,本世纪发生在我国高纬度地区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分秒不差出现在被称为祖国“北极”的漠河。这里食分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六,接近日全食,是我国食分最大的地区。
日食前,这里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上千名群众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日食观察队科学工作者一道,边望天空边看表,等待着日食的到来。忽然,一个黑影从太阳的右上方渐渐地遮住日轮,太阳光芒开始减弱。黑影不断地侵吞着太阳的光盘,待到太阳只剩下如蛾眉般的钩,天空随之所暗,仿佛黄昏来临。十分钟内气温迅速下降八度。这时,天空中的鸟儿急速地飞入林中和草丛,地面上公鸡啼叫,母鸡带领鸡雏迅速归窝,蚊子也顿时活跃起来。为了研究日食引起的多种地球物理效应,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兰州等地的四十六名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包括光学、地磁、电离层和大气环流在内的十一项观察和研究。在两小时四十分的日食时间内,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紧张的观测,终于获得成功。
本文开头“[ ]”中的内容在消息中叫做( )

A.电头 B.导语 C.副标 D.引标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

A.[本报哈尔滨8月1日专电]
B.7月31日,……是我国食分最大的地区。
C.7月31日,……分秒不差地出现在被称为祖国“北极”的漠河。
D.日食前,这里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以时间先后同内容表达相结合为依据,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用“||”划分。
这些科学工作者所观察和研究的具体项目虽不一样,但目标却是共同的、一致的,将文中表示观察、研究目标的句子写出来。
文章标题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否定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强调 D.表示着重指出

写出与导语中“十时八分十五秒”相呼应的词语,作者这样强调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不含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

A.天气晴朗日食前分秒不差
B.日食观察队一个黑影阳光灿烂
C.侵吞太阳随之转暗渐渐遮住
D.活跃起来公鸡啼叫开始减弱

指出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第一次是从________处写,第二次是从________处写,第三次是________写。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的特点,主要描绘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写鲁迅先生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其作用是________
文章描写人物“面孔黄里带白”“黄里带白的脸”,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热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肖像。(不少于70字)

父亲
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⑤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⑥“嗯。”她应着。
⑦“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⑧他往阳光里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⑨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⑩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____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文中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②节中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
第⑦节中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手法?
第节的横线上,用比喻的修辞写完句子。
怎样理解第节中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