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甲) (乙)
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若个④书生万户侯?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的妙处。
李贺,人称“奇才”“鬼才”,虽一生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但从这两首诗中依然可以看到他 的豪情。
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东 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③曳杖声。
注: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③“铿然”: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①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答:
②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下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写“愁”的经典名句,请简要赏析。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谈谈这句诗的妙处。
诗歌鉴赏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