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表格、晦涩的数据、繁多的项目……以往审查预算报告的人民代表大会时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场”。2012年这一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代表“睁大眼睛”审查“国家账本”,从不同角度论证如何花好这一笔笔钱。这一变化表明( )
A.人大代表的质询范围不断扩大 |
B.人大代表行使行政权力维护人民利益 |
C.人大代表的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
D.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发挥监督作用 |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B.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
C.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 D.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这表明,在我国现阶段()
A.各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
B.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
C.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
D.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范围已完全放开 |
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近几年,经过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在资产总量和质量上得到了加强,控制力明显提高,对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这说明国家重视发展国有经济,因为()
1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A.12 | B.34 | C.13 | D.24 |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A.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
B.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 |
C.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D.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
2005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进一步降低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并对其加强引导和规范。这表明()
A.非公有资本是文化产业的主体 | B.公有经济将逐渐退出文化产业 |
C.文化市场进一步向各种所有制开放 | D.国家不再干预文化产业的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