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
C.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
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