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罗斯福说,二战将“结束多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和所有其它已尝试了许多世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和“永久的和平结构的开端”。历史发展表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二战后的时代主题 |
| B.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区冲突 |
| C.两极格局维持了世界短暂的和平 |
| D.二战后恐怖主义盛行,威胁世界和平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 C.“大跃进”运动 |
| D.“文化大革命”运动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中国过去没有的重工业部门有()
①采煤业②飞机制造③汽车制造④重型机器制造⑤航天器制造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
|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
|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