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 《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B.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C.确保了欧洲的安全 | D.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 |
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
A.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 | B.健全中央监察机制 |
C.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 | 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
A.井田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后人称为“下车佳政”。由此可见,分封“杞、宋”两国()
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 | 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 |
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 | 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 | 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
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
“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