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爱我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给国家的定义是: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他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下列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是正确的,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
B.是正确的,看到了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 |
C.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应是全体公民的国家 | D.是错误的,抹杀了国家的本质属性阶级性 |
许多美国富人都把卡内基的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奉为圭臬。十年来,美国富豪的慈善捐赠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比尔·盖茨一人就捐赠466亿美元,“股神”巴菲特也捐了85%以上的个人财富约37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华慈善总会所获捐赠中,来自国内富豪们的不到15%,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此时,我们应该对国内富豪们强调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②物质贡献非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③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努力奉献社会的人才是幸福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网络用语:()
①说明社会发展没有规律,人生无常②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③反映了一种对人生的看法④是一种方法论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