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分析问题要有创新精神②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健康的人脑能够正确思维,严重损伤的人脑不能,这说明
A.意识依赖于上帝 | B.意识依赖于外部世界和人脑 |
C.意识只能来源于健康人脑 | |
D.意识不一定离不开它所反映的对象,但一定离不开人脑 |
有人认为机器人也有思维,并据此断定人迟早要成为机器人的奴隶。这种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 |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
C.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对同一事物,人们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意识,从主观原因来看,是因为
①立场不同 ②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不同 ③知识结构不同④借助的认识工具不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是独立存在的,意识是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
B.物质是有具体形态的,意识是抽象的 |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能运动的 |
D.物质可以被认识,意识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被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