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对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是: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而不喜欢读书;年老以后,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书了,可惜已经力不从心了。这一对联告诉我们:
①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认真读书 ②对读书认识的深化根源于人的生活阅历
③实践和读书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和时代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古人云:“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分析,这里的“牛鼻子”是指
| A.主要矛盾 | B.主流 | C.客观规律 | D.真理 |
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
2009 年9 月23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64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因为
| A.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 C.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
2009年12月14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抗议发达国家试图“杀死《京都议定书》”,由非洲国家牵头,超过130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退出当天早间会。材料说明了
| A.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
| 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难以得到贯彻实施 |
| D.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和结盟,共同对抗发达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