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
|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
|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
|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
|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放热 |
某同学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 A.柠檬汁 |
B.肥皂水 |
C.饮用水 |
D.洁厕灵 |
|
| pH |
2~3 |
10 |
7 |
1 |
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
|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
|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
| D.用胶头滴管滴1小滴待测液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