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材料三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的依据是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l%,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10分)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该地做法坚持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4分)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材料一 2013年前三季度某市A公司财务报告摘要

时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营业收入(万元)
28395.25
30922.33
31260.40
营业成本(万元)
28354.36
32417.86
32531.20
投资收益(万元)
459.10
495.15
-231.20
股东
研究
控股股东及占总股本比重
市国资委74.38%
市国资委74.68%
市国资委75.41%
持股占比超3%法人股东数
0
0
0


注:投资收益是公司主业以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益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2013年前三季度A公司股票走势图

材料二 A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改变2013年发展困难局面,在市政府的主导下,A公司董事会出台了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出让30%的国有股权,寻找民营资本或外资等战略投资者;二是面向市场招聘总经理和一定比例的中层管理人员,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黑色水笔在图5画出2013年前三季度A公司净利润走势图,并说明其与图4的关系。

(2)请评析A公司的改革举措。

近来,中国多地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的热词。某校高二(1)班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对PM 2.5的成因、监测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信息点击】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它能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入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家环保部2011年11月16日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收封的各类反馈意见表明,公众普遍赞成将PM2.5纳入标准。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一标准。
【观点碰撞】
同学甲认为:据我了解,一台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的监测还有一定难度.
同学乙认为: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也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还是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工作。
(1)请你站在同学甲或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参与行动】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只是第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最关键的。
(2)请你提出两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议,并指出其《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一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于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崇高的文化追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