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4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9L,原混合烃中乙烷、乙炔和丙烯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 A.1:1:1 | B.2:1:1 | C.3:2:3 | D.5:3:4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的ΔH大于0 |
| D.图④ 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2中的HCl |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32-、SO32-、Al3+、I-、Mg2+、Na+等7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Al3+、CO32-、Br-、SO32- | B.Mg2+、Na+、CO32-、I- |
| C.Al3+、Na+、SO32-、I- | D.Al3+、Mg2+、I-、SO32- |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日科学家,他们由于研究“有机物合成过程中
钯催化交叉偶联”而获奖。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 +H2O =CO2 +Pd↓ +2HC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 Pd |
| B.题述反应中PdCl2被氧化 |
| C.生成22.4 LCO2时,转移的电子为2 mo1 |
| 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还原性 |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
结论 |
|
| ①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 ② |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 ③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 ④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 ⑤ |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一定有NH4+ |
A.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D. 全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B.水受热不易分解,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无关 |
| C.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
| D.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