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小题。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
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
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伏旱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副热带低压 | D.副热带高压 |
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黄敏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次()
A.暖锋 | B.冷锋 |
C.台风 | D.反气旋 |
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
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暖锋天气的是()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削弱作用。据图完成下列问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 | B.太阳 |
C.岩浆 | D.月球 |
图中箭头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①减弱 | B.②增强 |
C.③增强 | D.④减弱 |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增强 | B.②减弱 |
C.③增强 | D.④增强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E和F波说法正确的是()
A.E为纵波 | B.F为横波 |
C.E能穿过液体 | D.F能穿过液体 |
图中①表示()
A.地壳 | B.地幔 |
C.地核 | D.软流层 |
岩石圈包括()
A.①顶部 | B.②的全部 |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 D.③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