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小题。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下图为沿某岛屿20o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后回答13—15题。
13.该岛屿可能是
A.台湾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加里曼丹岛 D.海南岛
14.该岛甲、乙两地
A.1月降水量最大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月份气温最低 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5.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如图是30°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 D.洋流性质
8.图示纬线段穿过的板块数目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下图为“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7~9日的天气系统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4.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
|
A.伏旱 B.阴雨连绵 C.狂风暴雨 D.风高物燥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
B.腐蚀建筑物 |
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皮肤癌患者增多 |
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以下10—11题。(双选)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 |
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
C.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持续加剧 |
D.世界人口持续增长 |
图中可以看出,十年多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
A.增加化肥使用量 | B.增加耕地面积 |
C.增加科技投入 | D.兴修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