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核心,组合周边城市形成的跨省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成为中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材料二 下左图为“中三角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右图为“长江下游大通站1998-2008年输沙量变化图”。
(1)宜昌至洞庭湖段长江出现“地上河”现象,其成因主要有 、 等。
(2)长江大通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是 ,该变化对长江口地区的主要有利影响有 、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等方面。
(3)“中三角”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有 、 、 等。
下图为我国山西省某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大气降水降落在P点后形成坡面径流,请在图中画出P点的径流方向。
(2)Q地区建成一座水电站,蓄水位保持在海拔900米,水库蓄水后的回水淹没的干流河段大约是____千米。
(3)当地政府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河、b河流域采取了不同的植树造林模式(如图a,图b)。判断哪种模式能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并叙述其理由。
(4)从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来看,Q城市今后更有利于哪些产业部门的发展?(至少3个)
看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地貌名称为,丁处的地质构造是,丙处的地质构造为,甲、乙、丙、丁四处地质构造中可能有石油的是。
(2)从地形上看,丁处成,原因是丁处。
(3)如在此地修建隧道,应在处。原因是。
(4)在丙处有一河流流经,欲在此处建一水库大坝是否可行,原因是。
(5)如果寻找油气,要在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中找。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E是F是判断理由。
(2)图中分界面A是B是
(3)在界面A上由地表向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在界面B上由地表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横波、纵波。
(4)图中圈层C是D是H是。
(5)物质状态:D层H层。
(6)岩石圈是指由和所组成的圈层。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7)。
材料二:甲地气候资料统计表
(1)简述该地区陆地地形特征。
(2)依据图表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并概括气候特征。
(3)甲、乙、丙三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理由是。
(4)以AB为剖面线在作图区域内绘制地形剖面图。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地图,此时一艘轮船正如图方向逆水航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是半岛,位于板块上。B是半岛,位于板块上。
(2)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并解释该风向的成因。
(3)说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