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图所示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乙图是甲图中M城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M城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适合棉花生长。
B.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C.M地全年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量充足。
D.位于季风气候区,秋季降水少,有利于棉花收摘。

关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沼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夏季的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和海水。
B.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沼泽。
C.位于河流下游,河网密布,水流缓慢,泥沙沉积,经常溢洪。
D.下面有永久冻土层存在,积水不易下渗,形成沼泽。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A、C、D、E四点均在赤道上,ABC为北半球晨昏线,B为AC中点;D点与E点经度相差180°,且DB>BE,D点位于昼半球。回答10~11题。

A B C D B E
当北京时间为16时,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64°E,23°26′N B.60°E,23°26′N
C.64°E,23°26′S D.60°E,23°26′S

如果DB=BE,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C.塔里木河正处于丰水期 D.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读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图,完成8—9题。

前期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读我国某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完成5~7题。

据图判断能正确反映该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该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大气污染排放量 B.冷空气过境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C.风力大 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

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D.江淮平原——树绿莺飞二月天

读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图,完成3~4题。

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A.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该国积极开发本国能源,其主要的能源应是

A.石油、核能 B.水能、地热能
C.天然气、太阳能 D.地热能、煤炭

读材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较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并结合下图,完成1~2题。

图示各省(市)2000—2005年劳动力收益增幅最大的是

A.北京市 B.江苏省 C.海南省 D.上海市

北京市农业劳动力收益最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农产品价格高,市场广阔
C.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农村土地价格上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