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凭借作品《生死疲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下列作品与莫言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 B C D
伏尔泰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朝夕膜拜,在他的眼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典范,佛教、道教、喇嘛就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表明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伏尔泰实际上是在推崇:()
| A.博爱精神 | B.平等的精神 |
| C.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 | D.理性精神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对各种形式的专制权力,特别是君主专制 |
| B.要防止专制,维护公民政治自由,就必须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
|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和法制原则,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
| D.中央与君主集权,地方和臣子分权并相互牵制,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
|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
|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
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 B.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社会 |
|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构想 |
|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
|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
|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
|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