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或:有的人 |
B.每朝会,百僚远国使每:每次 |
C.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见:相见 |
D.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用事:掌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百姓咸负担而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B.①后贵乃归罪 ②今事急乃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C.①时人以方何平叔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D.①帝与彦回谋诛之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性和雅”的一组是( )
①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②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
③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④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⑤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⑥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不但没有追究,还嘱咐这个门生藏好不要让别人看到。这个门生惭愧地离开,直到富贵后才来谢罪。 |
B.有人向褚彦回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请求相见。褚彦回婉言拒绝没有收受,也没有上报这件事,因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
C.褚彦善长韵律。有一次在袁粲家聚会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打着节拍大加赞叹。 |
D.明帝想诛杀刘休仁,褚彦回认为刘休仁人品和才能都很美好,不应该杀他。明帝生气并训斥了褚彦回,褚彦回因惧怕而奉旨行事。 |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①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③其仁,如其仁。”
注释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 ②谅,信。这里指小信 ③如:乃。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②,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③,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③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①,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