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示。
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5 0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5 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4 5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          (  )

A.勤劳勇敢,不畏强暴 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C.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闻名中外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今天的汉字由甲骨文演化而来③《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
A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个民族文化成就的历史标志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30年前,《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说明( )
A 文化创新推动了实践的创新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先进的文化来源于先进的实践

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的“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含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