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3年网络热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如:上海法官嫖娼案、北涝南旱、北京最牛楼顶别墅、韩亚空难、冯氏春晚,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
|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 B.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
| C.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
| A.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
|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
2013年3月23日,绵阳市安县雎水镇举行了传统民俗活动——踩桥会,人们通过“踩桥”“丢药钱”“拜干爹”等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2013年“踩桥会”上,主办方引入现代科技,加上了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这表明( )
|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 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
|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时代的元素 |
“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①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西化传统文化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