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自然中的氮、磷对于生态系统,就像粮食对于人类的作用一样,是必需的“营养品”。氮、磷是藻类的“粮食”,藻类又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粮食”,它普遍存在于江、河、湖、海中,是维持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的重要一环。但水体中藻的含量也要适度,就像人不能过胖,也不能过瘦一样,如果藻突然疯长,一定是水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所表现出的症状,这个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华”。
材料二 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是在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质维护,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生态体系的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 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如图:
图1 水体生态恢复- 生态图
图2 技术图线
(1)分析“水华”现象所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2)描述水体生态工程是如何治理“水华”现象的。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达莫德尔区(如图12)是印度重要的重工业区。1948年,达莫德尔谷计划开始发展该区,目标是:
一、发展谷内的动力资源;完整、扩展灌溉耕地的面积;三、防洪,保护河谷下游地区。
(1)推行这项计划会对区内环境带来哪些不良的影响?
(2)针对该地区开发可能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读图11“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2)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图10是“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出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你认为在该地区适合开发哪些旅游项目?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材料二图8是中国新能源分布图
(1)读图8,至少说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新能源。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我国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请例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