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榜样教育模式即榜样示范模式,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选择榜样,并以榜样的行为、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影响受教育者,使之模仿榜样行为并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学雷锋活动一直是实践榜样教育模式的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对象特性的变化,学雷锋活动在榜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传统的榜样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宣教式、客体性的教育模式,说教方式多,而践履体验少,当前,革新原有的榜样教育模式,建构有包容性的、内发性的、生活化、适用面广的主体性的榜样教育模式是增强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成效化的必要手段。
从榜样教育形象的选择和塑造来看,对雷锋榜样的形象塑造与解读要切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受教育者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榜样教育是以榜样形象为价值载体和核心内容的教育。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榜样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形象,发扬和倡导其所代表的品质和道德精神在一代代受教育者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到21世纪后,雷锋作为崇高的人格形象依然为我们当时代的人所学习,而雷锋作为助人为乐的榜样如果没有因为时代在变而添加其价值内涵和意义,就会使得生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受教育者没办法将其精神内化,这样的榜样教育形象对于追求个性发展,求同存异的新一代受教育者来说没有任何新鲜感,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更不可能感染他们,引导他们进行模仿。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诉求点,具有先哲所提倡的道德风尚,既承继了民族传统美德,又超脱了旧的时代局限,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许多国家盛行的服务学习理论是一种把受教育者的理论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理论。具体来说,服务学习是指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受教育者在服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反思服务过程,在反思中进一步识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感。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参加了社区服务或服务学习项目的受教育者,大多深化了自身公民责任感与义务感。把雷锋精神的核心——“服务精神”与国外的服务学习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和本土转化,创设公民服务项目,使雷锋精神实践化,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榜样教育模式。
榜样教育应该起到价值引领和道德示范的作用。榜样教育模式中的价值引导不是告诉受教育者必须追求什么道德价值和不追求什么道德价值,而是通过榜样的实际行为和榜样行为所蕴含的精神告诉受教育者什么价值是正确的、先进的、高尚的,什么是社会需要的,什么是受教育者所应该追求的,从而让受教育者在榜样的示范下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
下列关于榜样教育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样教育模式由教育者为受教育者选择榜样,要求受教育者模仿榜样的行为,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B.榜样教育模式受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对象特性变化的影响,必须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合时代社会观念发展的特点。
C.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采用宣教式、客体性的模式,强调说教的作用,说教方式多种多样,突出客体,忽视受教育者的践履体验过程。
D.榜样教育模式必须革新,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内发性,更加贴近生活,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榜样教育以榜样形象为价值载体和核心内容,榜样形象的选择与塑造十分重要,而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解读又必须随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成长而变化。
B.榜样教育只有通过树立榜样形象,发扬和倡导其所代表的品质和道德精神,给受教育者以激励和示范,方可成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C.雷锋作为崇高的人格形象,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时代变了,其形象的内涵也要相应变化,必须添加适应当代社会的价值内容和意义。
D.对于生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追求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雷锋作为助人为乐的榜样,如果还以传统的教育形象出现,就会失去其模仿与学习的吸引力。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锋精神属于思想道德范畴,它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服务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育方式,属于综合实践范畴,受教育者通过服务学习一方面识得所需的知识,一方面形成并深化社会责任感。
C.作者认为,当前我国行之有效的榜样教育模式是使学需锋活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减少说教的成分,使雷锋精神实践化。
D.榜样教育的根本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在于充分发挥榜样的价值引领与道德示范作用,使受教育者对自己追求的价值做出正确的选择。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人情怀与写意笔墨
文人情怀,是有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追求独立人格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创作上,
则是强调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士人既有着天人合一的观念,又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还有自强不息的君子大道与贵和尚中的中庸之道。这些忠于君王
又心存块垒的文人的思想,一旦付诸书画,则有一股郁勃之情。在审美上追求直抒胸臆的生动气韵,力避谨毛失貌。衍之技法,则有一发而不可收的决绝豪气。文人情怀与写意笔墨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画在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体现了画家的文人情怀和抒情意识。盛唐时期的大环境,使大批画家自我表现欲望觉醒,那些紧劲绵邈如春蚕吐丝的线条,或金碧或青绿的色彩,已不能满足画家强烈的表现需要,水墨写意便应运而生。中国画逐步由重“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的自然现象之美,向情以物兴、辞以情发的天人合一的更高层次发展。绘画逐渐由重实用、悦目效果向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方向发展。如果说画家文人情怀的不断高涨催生了写意笔墨,而强烈抒发情感的文人意识则促使其迅速发展。后来,成熟的文人画则将情为主、景为宾的意境追求推向极致。写意笔墨的“写意”,既有写其大意,逸笔草草之名,又具狂肆其外苦索其中之实。执笔挥毫墨色纷披之际,画者往往强调一个“意”字,包括意象造型、不似之似、自出己意等涵义,而且是用“写”的方法去实现。这个“写”,既包括对书法用笔书写意蕴的借鉴之义,又含有作者抒写内心情感之意。总之,从画家的文人情怀到文人的有感而发都与这个“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画说成“写”,当然是文人画家所为。“写”之说一出便深得绘者之心,甚至成为评价一幅画格调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书法用笔中书写意蕴的借鉴,使画家可以像写字那样流畅而有节奏地运用毛笔勾勒线条,并在用线造型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表达自身感受。再者,由于书法用笔丰富,有利于刻画事物的各种形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挥、显示甚至发展画家的书法技巧和张扬其个性,使书画互相促进。“写”的提出,使中国意象绘画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将书法与绘画联系起来,而且使意象绘画的过程更有规矩可循。从此,画中用笔是否有“写”意,成为意象绘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标志,也是画作文化含量的重要尺码,甚至成为画作文野之分的重要标志。  
节选自《文艺研究》(2008年第八期)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绘画逐渐由重实用、悦目效果向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方向发展”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画家意识到单纯表现自然之美无法达到绘画的更高层次,所以在画作中加入感情。
B.中国画由实用变为不实用,由悦目变得不悦目,这样做是为表达作者情感服务的。
C.中国画不再侧重表达自然现象之美,而是有意地侧重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与态度。
D.画家文人情怀的不断高涨使绘画“重实用、悦目效果”的传统得到了更好的发扬。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审美情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反映。
B.中国画原本注重忠于自然和实用,后来发展为重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 C.成熟的文人画中的景物处于从属地位,画中蕴含的感情才是写意笔墨的精髓。
D.“写”的提出,不仅将书法与绘画联系起来,而且使意象绘画的过程有规矩可循。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文人情怀和画家的主观意识,就不会产生表现内心情感的写意作品。
B.书法用笔中的书写意蕴被引进写意绘画中,用以得心应手地表达自身感受。
C.书法和绘画的用笔都可以用来张扬个性,二者相辅相成,可以相互促进。
D.用笔有“写”意的绘画作品才是意象绘画,这一类的作品才有文化含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当一种文化受另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文化的个性,原有文化的语言渐渐退化并最终消失,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当然,语言濒危禾消亡的原因比较复杂,随着近现代文明的交流和冲突,大量土著、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某些弱小民族虽然得以幸存,但它们的语言却因文化同化而消失。当原语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遭遇种族灭绝时,语言也就消亡了。导致种族灭绝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杀戮、外来疾病、自然灾难等。现在的全球化市场使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已不复存在。城市化和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化的语言和支配性的文化模式,年轻一代会觉得自己的土语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他们放弃母语,开始学习主流语言。同时族群的离散和迁移可以迅速摧毁一个语言部落。
语言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人类千万年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他们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沉积、蕴含在他们的语言中,并依赖语言代代相传。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将是人类思想和知识宝库的损失,都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永远丧失,科学家们就无法探索人类尚不清楚的文化现象,人类也就永远摧毁了尚未了解的东西。正如奇异的植物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濒危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语言消亡了,那种文化特有的知识就丧失了,观察世界的一扇独特窗户就关上了。
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多样性,才有稳定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样,丰富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类的天性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不同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会产生彼此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同时每一门语言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植根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一个群体的语言是同他们的自我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亚于他们的宗教。丧失了母语的人会找不到文化的归属感和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反而更难融入强势文化,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的核心要素。一种民族语言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体系,它提供给人类观察和思考世界与自身的独特角度。当一种语言消失了,使用它的族群就会失去自身特征,产生认同危机。
下列不属于语言濒危和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处于弱势文化的语言被强势文化的语言同化。
B.战争残杀、外来疾病与自然灾害导致种族灭绝。
C.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的介入。
D.族群语言的世代传承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中“奇异的植物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中的“药用价值”在文中的含义是()

A.具有重要的只是经验
B.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
C.文化精神中特有的知识价值
D.独具特色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语句论据的一项是
()

A.一种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本组人群产生认同危机,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危机。
B.多样化的语言课程先人类的天性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包容。
C.语言多样化可增加不同族群之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族群之间的和谐性。
D.丧失母语的人会失去文化精神的皈依感与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更难融入强势文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在人机界面技术上花费了很多力气,包括老式红外遥控器、鼠标、键盘等等。而在近日于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了最令人振奋的人机交互新技术。许多公司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oi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操控电器的新方法——手势遥控。手势装置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用户只需要将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安装在与电器和使用者均无视线阻隔的书架或桌-i-_L即可,装置内的软件可识别用户事先储存的简单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最终电器将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日前就开发出一项仅仅依靠手势就能遥控电视的产品。这套系统与一个类似于网络视频聊天时使用的摄像头连接,捕捉各种动佳,再搭配以手势识别软件,依据“看到”的动作工作。比如,举手意味着暂停电视画面,触摸右耳意味着增加音量,碰触左耳则是降低音量。东芝公司称,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但这种技术还需要调整,以辨别某些动作是特意的还是非故意的。
相对于上述采用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德国一研究所开发出的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3D显示器上,利用手势操作三维影像的系统“iPoine 3D”,则令用户的操控更为简单和准确。“iPoine 3D”的核心是一个不比键盘大多少的识别设备,它可以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它用两个内置摄像头实时地捕捉用户的手,并将信息传送到电脑,系统收到人在屏幕前所做手势的信息后,便会做出相应反应,从而真正达到“遥控”的功能。
手势遥控不仅应用在电视上,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将在两到三年后推出,据称该设备将内置红外传感器,无需碰触即可感知用户手势和动作。这些系统将彻底改变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不再局限于键盘和遥控器的范围,而是扩展到使用手势和语音交流。
事实上,手势遥控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安装了网络摄像头的电子产品或家用电器。将来,也许我们只需动动手指,洗衣机就自动开转。吸尘器就自动打扫,那样的生活是否更幸福呢?而且,“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将不会仅止步于“动动手指”的水平。很有可能,未来。“懒人”连手臂都不用抬,转转眼睛、撂一嗓子,甚至只需想一想,高科技打造的舒适生活将轻松实现!
(选自2009年《百科知识》第8期,有改动。)
下列关于“手势遥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是()

A.手势遥控是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ho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的一种操控电器的新方法。
B.手势遥控是通过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里的软件识别用户的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电器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C.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的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
D.内置红外传感器的手势遥控技术应用在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上,彻底改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日,在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人机交互新技术的一个亮点。
B.东芝公司的手势识别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还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特意的动作,哪些是非故意的动作。
C.iPoine 3D系统的核心是一个识别设备,它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从而达到遥控的目的。
D.手势遥控技术使用之前,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主要依赖于键盘和遥控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如果想给东芝公司的那台遥控电视换个频道、调节音量,只要挥一挥手就可以轻松做到。
B.和iPoine3D利用3D显示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不同的是,东芝公司的遥控电视的显示器采用的是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
C.iPoinoe3D可能在卧室、厨房、办公室等场所作为交互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发挥很大的作用。
D.手势遥控技术是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第一步,今后甚至将有可能出现只需想一想就可能实现的高科技远程控制技术。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来临
“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10月18日做出的最新判断。
曾光在此间闭幕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强调:随着季节变化,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中国的疫情与北半球的趋势一致,近来一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一月前的十天病例数的总合,特别是九月以来,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趋势,这预示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他认为: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且不同于过去由境外输入为主的模式,流感往往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某些地区缺乏防控经验,且各地区间没有任何防线,再加上往往是疫情在某社区严重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所以可能出现病例迅速增加的现象,危重病例也可能成批出现;一些防范薄弱地区,很可能成为与甲型H1N1流感决战的主战场。
为此,曾教授提出,过去“外堵输入”的成功经验已不适应当前防控形势的需要,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应重视研究建立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实施“对当地第一例病例早隔离、对当地第一起暴发流行的社区早控制、对当地第一例重症病例早救治”的三位一体的对策。但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它是中国最突出的“软肋”。他担心:有些地区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而又不能组织外来援助。预防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流感传播速度,使危险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他已制定出“中国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并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由曾光主持的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该调查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杂志《新发传染性疾病》发表,该调查称:流感患者讲话或咳嗽时,会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飞沫是流感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而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证据。
曾光说,这增强了人们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通过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应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二米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针对“第二波”甲流更容易在社区传播流行的特点,要求患者在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并自觉休息、隔离;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等人群聚集部门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单位要果断及时地停课停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就是指疫情进入暴发流行、快速传播期。
B.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根本原因是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
C.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意味着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将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
D.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传播方式不同于过去境外输入为主,而主要是在国内的城市间广泛传播。

下列不属于针对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疫情防治策略的一项是

A.防治策略不再以“外堵输入”为主,而是重视研究制定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
B.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行为,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落实人群聚集部门的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在社区传播流行。
D.制定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传播速度,使危重病例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困难之处,主要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
B.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难以防控的根本原因。
C.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和较大数目危重病例的出现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的标志。
D.流感病毒不是经空气传播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盟“总统”诞生记
在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但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的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女士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两个职位被外界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
要选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总统”,必须在东欧与西欧、男性与女性、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范龙佩的当选,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2008年12月30日,62岁的范龙佩出任比利时首相。这位有着高超协调能力的经济学家很快将陷入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的比利时带入正轨。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中东欧小国与西欧大国之间分歧严重,擅长调解矛盾的范龙佩无疑将发挥作用。
围绕这个欧盟最有权力的职位,讨价还价与互相妥协成了欧盟峰会的主要内容。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曾透露,热门人选布莱尔在投票前夕退出了竞选。英国媒体透露,布莱尔曾接到默克尔的电话,默克尔称她更青睐的是来自小国家的候选人,本来支持布莱尔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在最后关头被默克尔说服放弃:以布莱尔在全球的名声和人脉,如果将其推选为总统的话,将会大大掩盖法、德领袖在世界舞台上的风光。布莱尔虽然落败,但英国人收获了外长一职,这也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欧盟“总统”任期两年半,可连任一届。这就改变了此前每半年更换欧盟轮值主席的做法。对内,“总统”不仅要确定欧盟峰会上的议题,还要调解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对外,他将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总统”并没有执行权。欧盟外长的权力反而更大,欧盟外长可以在长达5年的任期中领导着多达5000人的外交团队,还负责管理欧盟每年70亿欧元的海外援助,并可以决定援助对象和援助额。很多人也因此认为“总统”职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欧盟一直梦想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做到一个声音说话,迄今为止,欧盟仅仅在经济领域内初步实现整合。不管怎样,欧盟“总统”的诞生至少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综合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时报》(有删改)
下列各项中对欧盟“总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新选出的这个“总统”,是带了引号的总统,这就意味着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B.欧盟的这个“总统”领导欧盟的27个成员国,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总统的影响面广、支配权大。
C.欧盟的这个“总统”非常难当,它既要求要有丰富的从政履职经验,又要求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D.欧盟的这个“总统”,虽然它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它并没有执行权,执行权在欧盟“外长”那里。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所述意思的一项是

A.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投票前夕主动退出了竞选,主要考虑到德国、法国等这些大国没有人参与竞争,这样容易造成失衡。
B.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当选为欧盟“总统”,这与他的国别、经历、个性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
C.欧盟“总统”的诞生,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讨价还价和互相妥协的结果,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D.英国人没有竞选到欧盟“总统”的职位,但欧盟“外长”却是英国人,这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概括、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选出的欧盟“总统”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更多的考虑是为了平衡欧盟内部复杂的关系。
B.谁能当选欧盟“总统”,谁不能当选欧盟“总统”,除无足轻重的外在因素外,更多的是凭个人的实力和能力。
C.自从欧盟特别峰会上选出了欧盟“总统”,欧盟就有了统一的领导,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在世界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D.欧盟“外长”可以处置欧盟得到的各国每年多达70亿欧元的援助款项,说明欧盟“外长”掌握的是实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