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B.Y、Z、W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
C.上述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W>Z>Y>X |
D.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盐析法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 |
B.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O3—)+2c(CO32—)+c(H2CO3) |
C.常温下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CH3COOH和HCl溶液,消耗NaOH的量一样多 |
D.25 ℃时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故新生成的AgCl可转化为AgI |
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某物质溶液的pH>7,则该物质一定是碱或强碱弱酸盐 |
B.pH=6.5的牛奶中c(H+)是pH=4.5的H2SO4溶液中c(H+)的100倍 |
C.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CH3COO-)>c(Na+)>c(H+)>c(OH-) |
D.AgCl在等浓度的C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室温时,0.1 mol·L-1的HA溶液的pH=3,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HA溶液中,c(H+)=c(OH-)+c(A-) |
B.当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时,促进了HA的电离,溶液的pH降低 |
C.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 |
D.当NaOH溶液过量时,可能出现:c(A-)>c(Na+)>c(OH-)>c(H+) |
某温度下,0.1 mol·L-1 NaHCO3溶液pH=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OH-)=10-4 mol·L-1 |
B.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和c(HCO3—)均增大 |
C.c(Na+)+c(H+)=c(HCO3—)+c(OH-) |
D.c(Na+)=c(HCO3—)+c(CO32—)+c(H2CO3) |
下列对教材中有关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沸点数据可以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
B.通过比较溶度积常数(K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或溶解 |
C.利用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 |
D.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判断分散系的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