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柳梢青·春感
(宋)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稳居山中,从事著述。本词创作于元宵节。②海上心情,苏武于北海矢志守节事。
题目是“柳梢青•春感”,请结合全词,分析概括作者的“春感”的具体内容。
请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赏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内容和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②,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③。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1)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漠南起,
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戍边的城堡。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请简析这首唐诗五、六两句的作用。
(2)请赏析后两句“但见”与“谁怜”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漠南起,
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戍边的城堡。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请简析这首唐诗五、六两句的作用。
(2)请赏析后两句“但见”与“谁怜”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