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内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2NO(g)+O2(g)
2NO2(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则反应NO2(g)+SO2(g)
SO3(g)+NO(g)的ΔH="______" (用ΔH 1和ΔH 2表示);此反应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K1和K2表示)。
(2)已知A(g)+B(g)
C(g)+D(g),该反应在3L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A、B的起始物质的是分别为3.0mol和6.0mol,其中实验I的条件为T1℃。A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验Ⅱ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②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用分数表 示),达到平衡时,A的反应速率为____。
(3)已知HCN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5mol•L-1,c平衡(HCN)≈c起始(HCN),水的电离可不计,则此温度下0.1 mol•L-1的HCN溶液的pH=_________。
(4)对于0.1mol•L-1 Na2CO3溶液,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向该溶液中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H2CO3)逐渐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下同) ,c(H2CO3)/ c(CO32-)逐渐______。
(1)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是47 kJ,又知:
H2O(l)==H2O(g) ΔH=+ 44 kJ·mol-1,则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下图中能较准确地反映丙烷燃烧时能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已知在298K时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①CH3COOH(l) + 2O2(g)=2CO2(g)+2H2O (l)△H1=-870.3KJ/mol
②C(s)+O2(g)=CO2(g)△H2=-393.5KJ/mol
③H2(g)+1/2O2(g)=H2O (l)△H3=-285.8KJ/mol
则反应:2C(s) +2H2(g) +O2(g)=CH3COOH(l)的反应热
△H=KJ/mol
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
2Pb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电解液中消耗H2SO4mol。
(2)充电时,Pb 和电源的极相连,此时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志,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
(2)第④步中,相关的例子方程式。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200ml0.1mol/LnaCl(精盐)溶液,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1) 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KI+H2SO4=K2SO4+I2+H2O
(2) 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Na2SO3在有水参与时被氧化为Na2SO4),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工业上用亚硫酸氢钠(NaHSO3)与碘酸钠(NaIO3)反应制备单质碘。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总数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