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图1表示某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分别表示该基因片段中特定的碱基对。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内DNA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内,图2所示的①②③过程中发生在同一场所的是______(选填序号)。过程①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合成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________催化mRNA合成。完成③时,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图1中基因位点a的碱基对变为,位点b的碱基对变为
,位点c的碱基对变为
,则其中位点________的突变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
(3)若将此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根细胞中,常用 技术对抗除草剂基因进行扩增。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转入,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在含__________的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中。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和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 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 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思路:。
结果预测:I.若,则是环境改变;II.若,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组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黄瓜幼苗的葡萄糖(C6H12O6)最大积累量比甲组减少mg/m2·s(假设光合产物为葡萄糖,每消耗6molCO2合成1 mol葡萄糖)。
(2)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4)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呈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的。
为提高某作物的耐盐性,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耐盐基因R导入受体细胞,经筛选和培养获得若干单拷贝(体细胞中只有1个耐盐基因)转基因耐盐植株,其中3株能在中盐浓度条件下开花结实。若对其中1株(甲)自交后代进行耐盐性检测,结果为耐高盐25株、耐中盐49株、不耐盐26株。
请回答:
(1)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过程中,目的基因与质粒经相应的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通常根据质粒中设计的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该种抗生素筛选转化细胞,再进行目的基因等的鉴定。
(2)甲自交后代中耐盐性状的分离比与单基因遗传的性状分离比相同。由此推测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耐盐基因已整合到细胞核中的上。该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成为,再转移到中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甲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用R+表示有耐盐基因,R-表示无耐盐基因)。
下面是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流程图:
请回答:
(1)酶解时,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液中,还需添加来提高混合液的渗透压,以利于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
(2)获得原生质体后,可用方法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存活。然后将原生质体制成悬浮液,滴加在上,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要判定原生质体是否已形成细胞壁,可用方法鉴别。
(3)欲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从培养基的成分考虑,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某农场的农业生态工程简图如下:
请回答:
(1)在评价养殖效益时,除了人工投入等成本外,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内饲料投入量和体重净增长量(可采用相关参数转换成干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体重净增长量为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
(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3)在无人为因素干预下,养殖鱼类种群呈“S”形增长,若养鱼场中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使“S”形曲线中的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