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报道:“肇事逃逸,我们痛恨,但我们希望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他学会感恩,对社会作点儿贡献……”法官在办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收到一封感人的“原谅书”。父亲在事故中永远离去,面对逃逸后被自己亲手抓回来、家境困难的肇事者,死者家属敞开胸怀,不仅没有提出赔偿,还请求法院轻判。
(1)从死者家属身上体现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含义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这种品质?
(3)死者家属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它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一天,王奶奶到市场买东西,在一个食品摊位前,商户热情地请王奶奶品尝,王奶奶一尝,觉得不好吃,不想买。可是,商户以王奶奶尝过为由,强迫王奶奶买了一斤,吃过食品后,王奶奶觉得肚子疼,拿出包装袋一看,发现食品早过期了。
(1)商户的行为侵犯了王奶奶的哪些权利?
(2)帮助王奶奶维权,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
(3)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王奶奶,请你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几条建议。
想一想:当你遇到以下情境时,你应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并简单说明你这么做的法律依据。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情境 |
正确的处理方法 |
法律依据 |
(1)高年级某同学以你和他同名同姓为由,要求你改名 |
||
(2)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和信件 |
||
(3)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在橱窗中作广告宣传 |
||
(4)未征得你的同意,你创作的漫画被编入《青少年漫画作品选》一书 |
材料一:2014年11月25日,在全国法院少年法庭三十年座谈会暨第三届少年审判论坛上,广东高院介绍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在全国的比例 |
近三年犯罪的比例 |
2013年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率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13% |
8.84% |
7.41% |
6.2% |
95.73% |
材料二:2014年6月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预警书》,据该预警书通报,该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权益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或网吧相关联的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的发案率偏高,其中不乏抢劫、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据统计,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审理的430件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或网吧相关联的案件超30%,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犯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到: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3)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的防范意识
材料:某中学九年级小张同学中午让酒后的爸爸开车送自己上学,因途中爸爸酒驾被交警拘留导致自己上学迟到,而非常生气,于是在自己的微博上传了一张在网上随便找的照片,并发布虚假消息:臭交警野蛮执法,殴打司机,受伤严重……,他的帖子被迅速转载。好友小李看到后认为小张的做法不妥,但小张同学认为:“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请你从行使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理性利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小张同学言行的看法
创新的力量
2014年8月25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教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在致辞中谈到,本届创新大赛主题“创新•体验•成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创新活动中培训人才要求的精髓。陈赛娟院士早在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坛上强调,当今社会,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稳步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在于创新。
(1)运用所学知识阐明陈赛娟院士提出的观点的理论主要依据是什么?
(2)时代呼唤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