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在北京打工的18岁上林姑娘石芳丽,骑电动车上班途中不慎撞倒了骑自行车的76岁北京老人韩健。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事故,石芳丽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为社会给出了一个优秀答案——她没有趁老人昏迷之际逃之夭夭,推卸责任,而是以淳朴的精神,主动担当,甚至辞去工作,到医院陪护老人。这一事件很快就引起了全国各媒体的关注。3月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栏目报道了该事件,弘扬正能量的同时,诠释了诚信友善的美德。这也是“能帮就帮”南宁城市精神的体现和延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1)联系所学知识,评价石芳丽的行为。
(2)当今我们看到或听到太多关于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肇事逃逸的事件时,“扶还是不扶”,这成为一个问题,道出了困扰许多人的两难命题与选择困境。
如果你遇到有老人摔倒了,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探究与实践:
最近,小刚的班里来了一位美国的小男孩David,很快小刚就和他交上了朋友。David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不断向小刚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把美国文化介绍给小刚,虽然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他们相处得比较开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假如你是小刚,你主要会介绍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文化?(至少3个方面)
(2)简要分析他们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3)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4)假如你被选为中国文化大使,那么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呢?
2008年5月11日,新华网报道:母亲节到来之际,新华区计生协在辖区5所中小学,对10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孩子中,对母亲满意的不到40%,对母亲不满意的却超过60%。其中,孩子对母亲普遍存在的不满是:爱唠叨。
小波对母亲的不满意有一大串:“妈妈不给我买东西,老是不让我买书,不给我零花钱,管着我,老是不按老师的话做。”他期望母亲“更加努力赚钱。”小波的母亲对孩子的不理解颇为烦恼:“孩子总是不理解我,他现在有了思想,有了主见,但不能好好运用。”
(1)从小波的回答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2)请你分析:小波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
(3)请你建议:请你为小波提几点化解与父母冲突的方法。
材料一:近年来,日韩两国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校园内,许多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穿着、讲话语气等,“哈韩、哈日族”盛行!
材料二: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已于2011年4月动工,5年后将建成开放。“米老鼠终于来了!”
思想品德课上,同学们纷纷对上述材料发表看法。甲同学说:“外来的文化真好!我们要全部接受。”乙同学说:“外来的文化、习俗不符合国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针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小刚上课时与其他同学讲闲话,被老师严厉批评后,他不以为然,还顶撞老师。同学们说他不尊重老师,小刚却说:“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对我进行批评,我就要顶撞他!”
(1)教师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2)请针对小刚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七年级(1)班在学习了《善于交往》一个单元内容后,思想品德老师组织了该班同学以“公交上的文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小李同学展示了公交上拍到的两个镜头:
(1)结合上述两个镜头说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2)为更进一步促进公交和谐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