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选择10 ℃、20 ℃、30 ℃、40 ℃、50 ℃、60 ℃和70 ℃的温度梯度,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发现40 ℃时的洗涤效果最好,由此得出( )。
A.4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
B.40 ℃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
C.40 ℃时酶活性最高 |
D.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
关于血浆渗透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与血浆中的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
C.血浆中Na+含量增加,血液中抗利尿激素也会增加 |
D.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渴觉 |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不是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表述的是
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 |
B.胃液因含有盐酸,pH维持在2左右 |
C.正常人体内每升血液中血糖的含量约 0.8~1.2g |
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A.单侧光能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使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缓慢 |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雌蕊,能防止减产 |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也能诱导芽的分化 |
D.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有延迟果实成熟,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
B.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
D.①与③中的成分相互交换是保持内环境稳态一个重要环节 |
下列生理过程不能起到内环境稳态调节目的的是
A.挥汗如雨 | B.瑟瑟发抖 | C.望梅止渴 | D.气喘吁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