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这里“负压”的作用主要是( )。
A.防止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从而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
B.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 |
C.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
D.避免其他微生物对实验材料的污染 |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
B.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C.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
D.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右图表示某个种群的基因型组成情况,A、a为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A.0.11 B.0.4 C.0.5 D.0.55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
一只突变型的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
下图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示意图。对这一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有缺失 |
B.患者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很高 |
C.该病可能会引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
D.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