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除了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外,还可以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或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生产。
(2)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要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________处理,但要注意控制________和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低的________,能够充分________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4)图中B过程表示________,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据图分析回答:(1) 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在此过程中,饲养层的作用是,加入抗生素是为了,这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过程Ⅱ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的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
(3) 过程Ⅲ中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重组DNA分子,其目的是________。
(4) 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必须用X 射线照射去除(填器官名称)的小鼠,获得免疫缺陷小鼠,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位的理想标记。请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
中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CGA,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再对进行切割。
(2)若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A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分析,若采用BamH1和Pst1酶切,可得到种DNA片段。
(3)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图中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转基因操作中的GFP既是也是。
(4)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图中⑤⑥⑦过程属于技术,而⑨过程属于技术。
回答下列I、II小题:
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
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填系统生物成分)所利用。
(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
微生态添加剂EM(由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等80多种微生物采用特种技术复合培养而成)能促进禽畜生长发育,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禽畜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蓝狐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饲料中EM的添加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狐的生长。研究表明幼狐饲养中,最适宜的EM添加量为3%。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之。
实验材料、用具:幼蓝狐72只(雌雄各半),基础饲料,EM原液,饲养笼,微型磅秤等。
(1)续写实验步骤:
①将72只幼蓝狐随即分成6组,每组雌雄各半,编号1~6。对每组中的幼蓝狐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值。
②
③
(2)结果预期:。
(3)讨论:适量的EM能有效调节幼狐肠道内的微生态,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