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校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过程中,由团委和政教处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中学生应见义智为的倡议书”,指出青少年见义勇为的前提是自救自护,见义智为,即勇敢又机智,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材料二:小明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同学小超被两个社会青年拦住,一个用刀抵住小超,另一人对小超搜身并抢劫,小明冲上去与两个歹徒展开搏斗,被其中一人用刀砍伤左肩。
请回答:
(1)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学校等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小明是见义智为吗?请你为小强设计几招自护自救并见义智为的有效方法?
【结伴同行 友谊常青】
翻开朋友圈,我们一起回忆友谊时光。
七年级开学后,一次聊天,我们发现彼此有相似的经历。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分享美食,偶尔有争吵,但事后都能和解。在我不开心的时候,你默默陪伴我:我做错事;你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你常常“损”我,但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
【践行孝老爱亲 弘扬传统美德】
古人云,“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在兰州市榆中县贡井镇吕家岘村有位孝顺儿媳杨翠兰,她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年过百岁的公公,而这位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是兰州市“百名孝星”“兰州好人”“中国好人”及省市县“道德模范”的获得者杨翠兰。有人常常会问杨翠兰,在十年九早的榆中北山,在“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了现在。杨翠兰憨笑着说,她没有什么学问,只记住了老一辈常说的“敬谷得田、敬老得福”!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勤快快种地就一定会收获粮食,只要孝老爱亲就一定会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孝老爱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遵守的基本道德。杨翠兰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身上闪烁的质朴、勤劳、孝老、爱亲等人格魅力,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当代中国妇女顽强的斗志和勇气。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
(1)杨翠兰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杨翠兰的美德对青少年有何意义。
(2)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3)请为践行孝老爱亲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2024年春节期间,走进甘南州合作市录豆囊村,村间道路纵横交错、民居院落整洁有序、乡村旅游活力四射,汉族和藏族群众和睦相处,生态农庄游人穿行、欢声笑语,一幅村净、景美、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浓浓的年味,不仅仅体现在录豆囊村家家户户门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上,更体现在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对新一年的期待中。录豆囊村已成为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夙愿。
录豆囊村始终坚持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同当地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谁家有事,都互相帮忙。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录豆囊村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谱写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篇章,以扎扎实实的工作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录豆囊村的发展体现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哪些知识?
(2)结合材料,归纳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3)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追求卓越 共创未来】
回眸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大道至简、举重若轻,简约、安全、精彩,尽显大国的非凡气度与自信开放。通过体育的精彩叙事,向世界全方位呈现了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强大中国。
【精彩奥运】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1)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原因有哪些?
【魅力奥运】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气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
(2)上述景象向世界展现了什么?
【全民奥运】数据显示,自北京申奥成功7年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广大群众从冰雪运动中感受更多乐趣。
(3)在你的家乡,人们喜欢哪些冰雪运动?
【自信奥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共同创了胸怀大局、向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4)青少年应怎样传承北京冬奥精神?(提示:用北京冬奥精神内容作答不得分)
【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
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六个月之久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回到地球家园。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自2020年以来,我国成功实施了多次飞行任务,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近年来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3)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