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为保证“玉兔”号能在月顺利工作三个月,特设计了“夜休—工作—午休—工作—夜休”模式。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为保证“玉兔”适应月球环境,“玉兔”曾在地面进行过外场模拟测试,下列最可能被选为地面测试场所的是 ( )
A.新疆罗布泊 | B.长白山天池 | C.四川横断山区 | D.内蒙古呼伦贝尔 |
玉兔号设置休眠模式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
①与地面接收站的作息时间相一致 ②太阳能资源具有昼夜交替
③月面极端高低温的影响 ④避开月面“沙尘暴”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能源的利用主要种类有所不同,读“世界能源替代趋势”,其中K、L、M、N、P 5条曲线代表了石油、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核能五种能源,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各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为世界重要的N能源生产国 |
B.P在法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
C.K在美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
D.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L占主体地位 |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某旅游者在某岛国旅行(左图),在甲点拍摄到10米外的风景照片(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 | B.偏西 | C.偏南 | D.偏北 |
甲点的自然植被属于
A.温带森林 | B.温带草原 |
C.温带荒漠 | D.亚寒带针叶林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
A.5月5日 | B.8月6日 |
C.11月7日 | D.12月8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月份,①②两地河流都进入汛期 |
B.7月份,①地盛行东南风,②地盛行西北风 |
C.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
D.①②两地沿岸气候都受寒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