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
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追求意境是共性,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有
①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
③草书将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
④苏轼的词豪气纵横,不求意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下图。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
在新旧版本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印刷”均榜上有名。下列关于“造纸印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 | B.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
C.两者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 D.两者方便了文化信息的传播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守仁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
C.墨子“兼爱”思想 | D.庄子“齐物”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