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
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
C.西周末王室衰微 |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 B.俄国十月革命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 |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制内阁确立 | B.宪章运动展开 |
C.1832年议会改革 | D.两党政治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