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B.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 C.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D.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御史大夫 |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
| C.实行推恩令 | D.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