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
|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
|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 |
| 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言心 |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反映了( )
| A.各国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
| B.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
| C.商人与政治家比肩的社会地位 |
| D.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
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彩瓷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 A.商周时期 | B.隋唐时期 |
| C.两宋时期 | D.元明清时期 |
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
|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
| 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
|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