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题3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迫逼,令其转徙卒:通“猝”,突然 |
B.太府之帛为殚殚:竭尽 |
C.帝嘉其直嘉:赞赏 |
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讽:讽刺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养人之本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①陛下欲何方以赈之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C.①宋璟闻而叹曰②王笑而不言 |
D.①后皆有闻于时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不作无益害有益 ②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③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 ④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⑤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⑥兼之者其魏公乎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
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 |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5分)
(2) 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妖贼唐瑀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一见异之,因屏人呼上座,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大举南侵,五道并进,武帝率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长沙宣武王时为梁州刺史,魏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皆惮,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以为止舍。多伐材竹,沉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伐,自是军机多事,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省。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家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尝因 醉后取一柑食之,武帝笑谓曰:“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知:了解 |
B.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阴:暗中、私下里 |
C.僧珍昼直中书省直:当值、值班 |
D.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偏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B.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D.尝因 醉后取一柑食之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之益吾私宅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
C.在吕僧珍任职期间,他的父亲哥哥和儿子虽然一直跟随着他,但是以贩葱为业,他在就任南兖州刺史以后,也没让家人放弃贩葱这一职业。 |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也只是酒后吃过一次。
1,3,5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山寺医僧
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第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登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心甚戚戚。
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士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因,跽而请救。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斤,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叶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即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
孝廉如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何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其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我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
一日,有舁一垂毙之人至,其腹如孕,来人曰:“是人腹痛数年,而今更甚。”僧诊讫,命天士复诊,开方首用白信三分。僧笑曰:“妙哉,汝所以不及我者,谨慎太过。此方须用砒霜一钱,起死回生,永除痰根矣。”天士骇然曰:“此人患虫蛊,以信三分,死其虫足矣。多则人何能堪?”僧曰:“汝既知虫,不知虫之大小乎?此虫已长二十寸余矣,试以三分,不过暂困,后必复作。再投以信,避而不受,则无药可救矣。用一钱,俾虫毙,随矢出,永绝后患,不更妙耶?”天士惑甚。僧立命侍者出白丸纳病人口中,以汤下之,谓来人曰:“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来人唯唯,舁病人去。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天士心悦诚服,告以真姓名而求益。
(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将何往第:只是。 |
B.谕门徒登诸医案登:记录,记载。 |
C.其语有因因:缘故,原因。 |
D.以汤下之汤:药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君无疾何治大王来何操 |
C.异哉,君其遇仙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再投以信,避而不受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
B.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
C.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
D.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
(2)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
(3)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选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论语》里有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重在一种人格的追求。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对如何做好一个君子提出的不同要求?
以上材料对君子的要求中,你对哪一个点感受最深,请联系自身或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5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柳先生①文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崒②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得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者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③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既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④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⑤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求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天圣九年秋七月,河南穆修伯长后叙。
选自《宋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注】①唐柳先生:指唐代柳宗元。②崒:zú,险峻。③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④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⑤劘:mó,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病《柳》不全见于世病:遗憾 |
B.独赍《韩》以自随赍:购买 |
C.疑其未克光明于时克:能够 |
D.求践立言之域 践:踏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B.韩则虽目其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乃设九宾礼于廷 |
D.因按其旧相如因持壁却立 |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初唐文章,还留有周、隋等前代浮靡的文学风气;李白、杜甫出现,虽才惊世人,但后来专一于诗歌;直到韩愈、柳宗元,才使唐代文章比肩于汉代文章。 |
B.作者喜欢韩愈的作品,发现现有的韩愈文集虽然作品齐全,可是字句缺失的现象特别严重,于是有志补齐,经过二十多年辛苦,终于完成。 |
C.作者认为世上学业有成的读书人,只有认真学习韩、柳的文章,才能成为能够知晓古代历史的人,才能做到“立言”。 |
D.本文阐明了柳文在当时的重大成就,记叙了求得柳集的经过、翻刻校勘的严格,阐述了刊行它的重要意义,可见作者一生提倡古文的苦心。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
B.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
C.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
D.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
(2)求索之莫获,则既已矣于怀。
(3)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讦:揭发
B炳文自经死经:上吊
C.民以宁辑,苗、獠畏怀辑:和睦
D.枉道省母枉:违背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①母丧,去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 | B.③④⑤ | C.①②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 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