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题3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迫逼,令其转徙卒:通“猝”,突然
B.太府之帛为殚:竭尽
C.帝其直嘉:赞赏
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讽刺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养人本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陛下欲何方赈之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宋璟闻叹曰②王笑而不言
D.①后皆有闻时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不作无益害有益                    ②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③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          ④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⑤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⑥兼之者其魏公乎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5分)
(2) 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①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②,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③,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④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⑤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⑥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注:①“无知”春秋时齐公子,“骊姬”晋献公宠姬,“诸吕”汉代吕后等人,以上诸人均为专权作乱之人。②“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③“内恕”句义为用宽恕的情怀对待全国各地的百姓。④“昌邑”人名,汉武帝第五子。⑤“大将军”指汉代大将军霍光。⑥“盛服先生”指儒生。一说为“盛服先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省刑罚,通关梁省:反省
B.昭帝即世而无嗣嗣:子孙
C.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昭:表明
D.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赖:仰赖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祸变往往是上苍为圣人开辟道路而产生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开篇连续用了三个史例来加以说明。
B.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C.作者认为每一个刚刚登位的国君都应该纠正前代的错误做法,精简繁文,使政通令畅;清空监狱,解除牢狱之灾。这样既符合民情,又顺应天意。
D.作者尊重历史,立足客观现实,对当今皇上既肯定其登位是顺应天道,更劝诫其应借鉴历史教训,表达了希望皇上用“仁德”治理社会的恳切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①。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②,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③谋,徐④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⑤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⑥弃市⑦。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⑧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
【注】①许:许昌。②雍穆:和睦。③剉:cuò,折损,摧折。④徐:徐州。
⑤曲周:古地名。⑥结正:定案,判决。
⑦弃市: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
⑧案行:巡行,巡视,此处引申为“查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   疾:憎恶 怨恨
B.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效:效果,功效
C.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     除:任命,授职
D.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表:表扬,表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陛下欲何之
B.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焉用亡郑以陪邻
C.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详写了陈矫与陈登的对话,极有深意:既表现了陈矫的磊落正直;又显示了陈登的气度目力不凡,使陈登的“深敬友矫”具有烘托陈矫的作用。
B.陈矫为解匡奇之围去见太祖,一番话既是为匡奇求援兵,也是为太祖的王业做长远谋划,太祖很欣赏他的卓识,亲自统领大军大破吴军,解救了匡奇。
C.陈矫在担任尚书令时,拒绝接纳突然来尚书省查阅文书的魏明帝,并且直言这是尚书令的职责,尚书省不是皇帝应该临幸的地方。
D.作者简要叙述了一代名臣陈矫的一生,且再现了他的谋略过人、临事果断和忠孝正直。作者长于叙事而裁剪精当,笔墨简洁而人物传神的修史特点由此可窥一斑。
4.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迁 魏 郡 太 守 时 系 囚 千 数 至 有 历 年 矫 以 为 周 有 三 典 之 制 汉 约 三 章 之 法 今 惜 轻 重 之 理 而 忽 久 系 之 患 可 谓 谬 矣。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②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净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成化初,修《英宗实录》。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重。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向来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今幸元恶殄丧①,圣心开悟,而余匿未除,宿弊未革。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不在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南北言官司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国子生江熔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而下熔于狱。二人力救,得释。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师戒严。兵部请甄别京营诸将,帝召镇远侯顾溥督团营。时帝视朝颇晏②,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谇③。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也有限。今光禄岁供增数十倍数,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钜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土木日兴,科敛不已,传奉薪,内府工匠之饩廪④,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功,不知何以应之?望陛下绝无举之贯。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帝皆嘉纳。 (《明史·刘健传》)
(注)①殄丧:灭亡。殄:灭绝。②晏:晚,迟。③廷谇:当廷斥责。谇,斥责。④饩廪:古代月给的薪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谢交游,键户读书②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B.①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 ②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C.①诸方织作务为新巧 ②除恶务尽
D.①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②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健为人“端重”的一组是()
①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②练习典故,有经济志③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重④国子生江熔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而下熔于狱。二人力救,得释⑤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平时不喜交游,常常闭门读书,研究历史,有经国济世之志。
B.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后,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向皇帝进言革除宿弊,并力谏为李广坟墓题字。
C.刘健居官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当有人弹劾刘健时,皇帝反而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者关进监狱。刘健再三为进言者求情,该人才得以释放。
D.刘健注意国家财政现状与百姓的疾苦,力谏内廷节俭,控制贵戚巧取豪夺,革除宿弊,造福天下。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独,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氏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 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馈,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馈送白绸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贵。”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
注:①戢:收敛,收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 ①皆得其欢心②其孰能讥之乎
C. ①多言可畏,譬之防川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D. ①虽以清白自守 ②以愚辞歌愚溪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在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性深沉有鉴识②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③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一日之赠,卒而不思⑥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九岁时被州里征辟为主薄。他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受
尚书崔休的赏识。
B.袁聿修任信州刺史时,深受百姓信任。离职后,信州百姓请求为他立碑,并托人撰写碑文来记述他的功德。
C.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当时名士都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D.在魏、齐时代贿赂成风的环境中,袁聿修曾在尚书省十年,由于拒受贿赂,赢得了“清卿”的美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①、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②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后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③。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 ,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
……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②樵苏:苏,取草。③水上军:汉军在水边的营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樵苏后爨,师不宿饱。爨:灶台
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罢:疲惫
C.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详:佯,假意
D.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陈:列阵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B.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C.愿君留意臣之计。D.兵遂乱,遁走。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军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教义,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D.汉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他们才心悦诚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