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
A.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
B.培养自主意识、竞争意识 |
C.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
D.增强人们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6~7题。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
科学发展史证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否则科学家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并出现思想混乱。这启示我们在做各项具体工作时
A.坚持一切哲学思想的指导 | B.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 |
C.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同等看待 | D.用新观念代替旧观念,推动哲学发展 |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道德模范闪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道德模范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规划纲要,强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这是因为哲学是
A.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B.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
C.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 D.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人活在世上,不满足于知道眼前的各种事物“是什么”,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为什么”,哲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好奇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最接近哲学家的是儿童。“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表明了
A.哲学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C.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
D.哲学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人们对人生的追问 |